夜,已经很深了。

    攻关会议结束后,众人带着对水电站的无限憧憬和对“铜线”难题的隐隐忧虑,三三两两地散去。

    只有顾建业的办公室里,油灯依旧亮着。

    林博文没有立刻离开,他看着黑板上那复杂的水电站结构图,眉头紧锁,陷入了技术层面的思考,而沈若雪,则在默默地收拾着桌上的图纸和资料。

    屋子里的气氛,因为那个无解的“铜线”难题,而显得有些凝重。

    周灵也没有走,只是站在窗边,望着窗外清冷的月,面容上第一次出现了犹豫和挣扎。

    顾建业看出了所有人的心思。他知道,铜线的问题,像一座大山,压在每个人的心头。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,再宏伟的蓝图,都只是镜花水月。

    他没有再说什么大话,也没有再提出什么惊人的“土法”方案。因为他清楚,在国家级的战略物资面前,任何小聪明都毫无用处。

    他缓缓走到周灵的身边,同样看向窗外,声音平静地开口,像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,又像是在自言自语:“技术上的山,我们可以一寸一寸地凿开。但资源上的山,有时候,连找一条上山的路都难。”

    周灵的心微微一颤。她知道,顾建业这句话,是说给她听的。

    林博文也从沉思中抬起头,他扶了扶眼镜,苦涩地补充道:“建业说的没错。铜,是工业的血液,更是国防的神经。每一吨的产量和流向,国家都有严格的计划。想从计划外拿到足以绕制发电机线圈的铜线,别说我们一个村办工程队,就是我父亲以省设计院的名义去申请,恐怕也要经过层层审批,而且希望极其渺茫。”

    他以自己最熟悉的“体系内”的视角,为这个难题的难度,做出了最权威的注解。

    屋子里,再次陷入了沉默。

    沈若雪收拾图纸的手,也微微停顿了一下。她抬起头,看向顾建业,又看了看周灵,她知道,在这个问题上,自己和林博文都无能为力。唯一可能存在一线生机的,只有周灵。

    周灵感受到了所有人的目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