缅甸的农业条件很好,后世也是粮食出口大国。离孟加拉又很近,走海路的话,还能够近海航行,不过数百海里的距离。

    “万岁的意思很明确,粮食主产地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,是稳固统治的地区。比如湄公省,还有缅甸。”

    “哪怕种粮的收入会少一些,在这些稳定的统治区,也不能把经济作物放在首位和重要的位置。”

    陈进才心中不免生出几分骄傲,缅甸与湄公省并列,在皇帝心中已经是形同大明疆域的一部分,这岂不是他的功劳?

    “相比于孟加拉,缅甸才是根本,更要认真经营。归化的速度还要加快,要给那些懒惰的土著一个期限,到时达不到标准,那就阖家流放。”

    陈进才咬了咬牙,下了狠心。

    不光是在缅甸,还有孟加拉,归化也要加上时间限制,以及奖惩的规定。没有压力,土著们就没有紧迫感。

    “归化的可看作大明子民,身份地位要提升,生活水平能提高,优惠政策也能享受。超过期限不能归化的,想当奴隶老实种地也不可得。”

    “田地都是国家的,是朝廷的,耕种也只给子民,这也是大明子民的待遇。”

    流放、驱逐,甚至是杀戮,对陈进才来说,已经是习以为常的手段。既然是征战掠夺,又岂会有仁慈?

    相反,陈进才现在也很理解皇帝开疆拓土的意志和决心。

    想想大明从建国到衰落,其实也就不到百年的时间。

    从太祖、成祖的开疆拓土,到仁宣的战略收缩,其实就是大明衰落的开始。

    从周边开始后退,安南没了,奴儿干都司撤了,边墙外的地方全都不要了。但边患停息了吗,反倒是对大明的统治中心威胁更大了。

    现在,皇帝把疆域不断扩大,难道不是吸取教训,为大明多延国祚,为儿孙多创下基业?